□蒋璟璟
彩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挖掘机轰鸣而过,热热闹闹的集中开工仪式不久后,一些项目就任由荒草漫过地基。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并未做好项目建设准备就大搞“开工秀”,甚至存在“凑数式开工”“表演式开工”“蛮干式开工”等情况,要“面子”不要“里子”,群众反映强烈。部分地方项目建设开工即停工,开工即“完工”,这不禁令人困惑,既然项目不成熟,当初为何要开工?”(半月谈)
有一种开工,叫“为开工而开工”。在此类场景下,开工是务虚的、独立的,其并不是工程项目正式施工的开始,而就是一个“仪式”,其象征性远大于实务性。这类开工,也被称作“表演式开工”“凑数式开工”,其所表演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所凑数的是招商引资的红火盛况。只不过,一波自娱自乐的表演之后,还是难免会露出马脚。很多此类项目开工即停工,隐隐已有“烂尾工程”的迹象,剧情之直转直下,令人唏嘘。
准备还未到位、项目还不成熟,就仓促举办开工仪式。此类举动,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的成因。有些是为了“固定成绩”,通过及时展示工作成果,来积累后续资本;有些则是为了造出声势、传递信心,以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态势来“擂鼓催征”;此外,还有一些是程序性的原因,有些项目前置审批流程还没完全走完,有些项目为了配合“领导行程”而塞进“集中开工”名单——如此这般,看似是工程建设项目,其内在的影响因素,其实远超施工本身。
此前,曾有官方通报指出,一些地方存在项目重复开工问题,有的地区2025年春季集中开工的35个项目中有6个为重复项目,个别县区单个项目反复开工3次。我们知道,大项目往往要跨度数年之久。一些地方的管理者热衷“开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开工”是可控的,成绩是自己的。而“完工”则面临着方方面面的不确定性,某种程度上是不可控的,其成果也多属于是“历史遗产”。在这种心思下,“凑数式开工”“表演式开工”频发,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的基建事业业绩可查、口碑良好,所以很多人都默认,只要是立项了、开工了,就一定会完成、会建好。久而久之,“开工”俨然成了最重要的事情、最关键的时刻,这着实有点本末倒置了。对于庞大的现代工程来说,并没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之说,更遑论,所谓“凑数式开工”,本身就不是个好的开始。
倍顺网配资-倍顺网配资官网-配资大全-场外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