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家五姐妹与后代及上虞亲友齐聚清代祖屋前合影留念
2月3日,上虞乡贤研究会迎来了从上海特地返乡的茅氏五姐妹。她们是上海著名的金融元老茅初文的五位女儿,分别是茅逸梅、茅馥梅、茅德梅、茅善慧和茅善仪。大姐茅逸梅今年已经78岁,而最小的茅善仪也已69岁。此次同行的还有茅初文家族的第三代和第四代成员,共8人专程返乡,完成茅初文生前的遗愿——将位于上虞区驿亭镇鲁溪闸村的清代祖屋捐赠给家乡。
乡贤茅初文终身怀念故乡
1921年,茅初文出生在驿亭镇鲁溪闸村,他的家族老屋坐落在村口的田畈间,共五间房,原为清朝时期一户大户人家所建。茅初文的父亲购置了这座老宅,茅初文便在这里出生长大,童年时期曾就读于敬修小学和春晖中学。
长大后,茅初文离开乡村,来到上海发展,一直从事银行信贷工作。1986年,他被任命负责筹建上海首家城市信用社——川南城市信用社。此后,他在城市信用社系统工作,直到78岁退休,成为上海银行系统的重要元老。如今,上海金融博物馆中保存着他的珍贵资料。
展开剩余74%茅初文对家乡情深意切,90岁之前每年都会带着子女返乡祭祖,悉心照料祖屋。他还乐于助乡,为有困难的乡亲介绍工作机会,助力乡镇企业发展,积极参与春晖中学和家乡小学的捐赠支持。作为“春晖七十周年上海校友会”和筹建小组的重要成员,他与乡亲们一同谋划家乡经济发展。2019年12月22日凌晨4点,98岁的茅初文安详辞世,遗愿中最重要的是将清代祖屋捐赠给上虞家乡。
老屋寄托着深沉的乡愁
90岁以后,茅初文已不便远行,但他的子女们仍年年返乡祭祖扫墓。对于茅家人而言,上虞不仅是故乡,更是心灵的归宿。
“父亲的决定得到了全家的支持,”茅馥梅说,年迈的父亲虽无法亲自回乡,每当看到孩子们踏上返乡路,他便靠在窗台默默注视,轻声念叨着“故乡啊,故乡”。收到上虞乡贤研究会寄来的会刊《上虞乡贤》,他总是认真阅读并珍藏。
提及父亲的思乡之情,茅善慧多次哽咽落泪。她回忆说,20多年来,乡贤研究会的工作人员与父亲关系亲密,乡贤会会长陈秋强常常打电话问候,讲述家乡的新变化,这给了父亲极大的精神慰藉。
茅初文晚年曾撰写自传回忆录《往事钩沉》,其中一章专写“乡间老屋”,他说“怀念老屋”成了记忆中难以抹去的风景。茅初文通过言传身教,将这份对祖屋的深情传递给了女儿和后代。老屋承载着茅家人浓浓的乡愁和血脉相连的情感。
桑梓情怀代代相传
茅初文生前多次表明,将祖屋捐赠给上虞乡贤研究会,既表达了他和家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也希望祖屋能成为茅家人永恒的乡愁载体,在家乡发挥更大的作用。
“父亲在世时,我们返乡常在这个大厨房做饭。房子宽敞漂亮,不仅有传统的大灶,还有专门烧水的灶间,方便大家庭使用。”78岁的茅逸梅虽然行动不便,但每年返乡绝不缺席。这次,她和家人一同细细查看了祖屋的每一个角落。
茅善仪介绍说,三姐的女婿是意大利人,现任意柯那(上海)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的CEO,该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父亲生前常对外孙女婿说,上虞风景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投资环境优越,希望他能将投资项目带回家乡,助推当地发展。
她和茅善慧因2022年上海疫情未能返乡,但平时每年都必定返乡看护祖屋和祭祖。茅善仪的儿子在南京工作,也多次来过上虞,经常向同事们自豪地介绍绍兴和上虞的美丽与发展。这次捐赠祖屋,他虽未能亲自来,但特意嘱托表妹庄海婧拍摄视频,分享这庄重时刻给家人。
两个曾外孙也来到祖屋,绕着院子转悠,深情谈及对太姥爷的敬爱,称他是全家的楷模,立志将来也像他一样为故乡贡献力量。
最小的茅善仪感慨道,五姐妹中四人是教师,自己成为医生,大家都勤奋敬业,这份绍兴人特有的好学、勤奋、乐于助人的精神,正是父亲传承下来的。家人们为故乡感到自豪,也为父亲的榜样力量深感骄傲。
捐赠祖屋实现共同愿望
当天,上虞乡贤研究会为茅初文祖屋举行了庄重的捐赠仪式。仪式上,茅善慧代表五姐妹,将祖屋的“用地使用证”及五姐妹共同签署的“捐赠书”郑重递交给乡贤会会长陈秋强,现场掌声雷动。
茅善慧发言时激动落泪,她说:“捐赠祖屋是父亲和我们五姐妹共同的心愿。乡贤会是我们与故乡的桥梁和纽带,是游子心中温暖的港湾。我们相信,祖屋将在乡贤会的管理下发挥更大的文化和精神作用。”
陈秋强表示:“衷心感谢所有长期关心支持家乡发展的乡贤们,这里永远是你们的家。我们也诚挚邀请大家常回家看看,将这份浓厚的桑梓情怀一代代传承下去。”他还强调,乡贤研究会将全力保护和传承茅初文祖屋,激活文化资源,注入乡村振兴的文化动力。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发布于:天津市倍顺网配资-倍顺网配资官网-配资大全-场外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