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廿节智酿”产学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突击队暑期
为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要求,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充分发挥多学科人才培养和融合式国际化教育优势,自2024年暑期起,组建“廿节智酿”产学研“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以韶关市始兴县围楼故事传播、传统工业转型、非遗文化宣传等为主题,开展多次实践活动,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突击队成员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马达加斯加、南非、罗马尼亚、孟加拉等国家和地区,专业涵盖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新闻与传播、金融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学、日语等,彰显了“百年侨校”莘莘学子的家国情怀和青春活力。
2025年7月,在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党委副书记宋京松、暨南大学“双百服务”驻始兴县服务队队长夏旖、广东省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王超、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刘雄、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温林等老师带领指导下,突击队成员前往韶关市始兴县开展科技助农活动,聚焦当地黄酒非遗、有机果蔬、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通过调研报告、产品开发和新媒体推广等方式,切实将“百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转化为服务基层、惠及群众的实际成果。
2025年7月,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廿节智酿”产学研“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前往始兴县开展科技助农实践活动。练欣瓒摄
科技赋能瓜果甜 药圃蔬畦焕新颜
在罗坝镇上营村的庄桦中药材种植基地,张华雄带着突击队员走过这条由他们亲手开凿整形的蜿蜒山路,向大家介绍基地丹参、白芨等中药材的种植情况。行进间,突击队成员高涵美在王超老师的指导下,记录着中药材的植株形态和田间管理细节,为后续的研究收集宝贵的实践数据。
在澄江镇的崇山峻岭之中,中草药如破土而出的春笋般涌现在雨后的土地中。孟加拉华侨何卓凡惊喜地在山间小路旁发现连片的野生灵芝,经过种植者的允许后,他兴致勃勃地采摘了几株并拍照留念。经了解,始兴县作为“中药宝库”,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适宜中药材的生长成熟,为其与非遗黄酒结合提供了原材料优势。
“四季果园”是农户们对物产丰饶的始兴县的亲切称呼。突击队走进位于城南镇的溢富农场时,黄梨、大果山楂、杨梅等果实挂满枝头,吸引队员们驻足观察。农场负责人冯秋香热情地为大家端上山楂叶茶和杨梅干,介绍产品主要以鲜果和果干形式销售。来自中国香港的学生陈敏津品尝后感叹:“我从来没有吃过这种口感的水果干!真的想要买些带回去和家人朋友分享。”
随后,突击队员们来到始兴县祥兴农业科技公司的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基地。谈起树上挂着的一簇簇饱满翠绿的猕猴桃,企业创始人徐祥兴饱有激情地介绍到:“在阅读了多篇文献后,我将鱼蛋白添加到肥料中,助力猕猴桃和蜜桔增产,这是科技的力量。”韶关市深山小路商贸有限公司创始人曾燕陪同突击队一同前往,她表示:“这里的果子品质确实要高于市场大多品类,其种植技术与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
突击队深入始兴县祥兴农业科技公司的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基地实地调研。余至耿摄
黄酒非遗承古韵 科普直播助推广
“将二十四节气文化、药食同源与非遗黄酒相结合,制作国际文化传播视频,利用跨境电商等途径销售产品,这给我带来了全新的‘国贸思路’,也使得我以全新的视角了解青年科技助农的真实含义。”来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南非华侨王凯奕在交流中如是说。
以始兴县罗坝镇命名的罗坝醇酒厂建于大山深处,粤北山区独特的气候条件为黄酒的发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厂长李金生向突击队员们介绍罗坝醇酒厂十年如一日“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酒窖里一缸缸年份原浆,沉淀着岁月的厚重和坚守。
“酒香不怕巷子深”,绕过蜿蜒的山路,突击队走入澄江的一处深巷—始兴半天下酿酒有限公司。自2025年寒假三下乡后,突击队员们第二次走入熟悉的地方。厂长饶舒讲述到:“同学们在寒假的实践中不仅为企业设计了包装和销售优化方案,更是借助播放量超10万的爆款视频使得更多人了解澄江黄酒。”此时正值黄酒酿造时期,队员们走进了黄酒生产车间,在蒸汽氤氲间学习黄酒的制作过程。
接着,突击队走进广东省竹润酿酒有限公司,与澄江黄酒非遗传承人邓赞平展开交流。他创新推出的“活竹共生”黄酒兼具竹香与酒香,口感醇厚,深受健康消费者青睐。邓赞平回顾了与突击队黄雪松教授的合作经历,代表作为科技助农的受益者对突击队表示感谢。
突击队进入澄江半天下酿酒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学习酿酒流程。莫欣桐摄
侨韵盈怀牵故邑 古香绕梦漫长围
在进行行程设计时,突击队副队长刘俊将文化体验视作“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一环,于行程中融入围楼参观、篝火晚会、铁花火壶、温泉体验等特色文化元素。
围楼文化是始兴县的特色文化之一,在位于罗坝镇的长围村围楼,突击队员黄安妮操作着无人机穿梭在古朴的砖石间,从高空视角将“全国第一长围”的魅力尽收镜头。罗坝镇燎原村党委书记曾长东向突击队员们讲解了长围村围楼的悠久历史,对突击队员们此前在此协助“围楼服装节”开展的实践表达了感谢。暨南大学驻罗坝镇第一书记栗万里也夸奖道:“我看到过你们之前为红围拍摄的视频,我感觉宣传效果很好,希望你们也多多宣传长围。”
暖热的温泉水从罗坝镇上营村山间的泉眼中涌出,潺潺流淌到突击队员们的温泉民宿中。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华侨岑敏青感慨到:“温泉很舒服,释放了我一天的疲惫,竹楼别墅的设计也让我想起祖辈说过的‘带着他乡手艺回故乡’,拍视频时要是能加些这样的细节,肯定能让更多华侨找到共鸣。”视频组组长唐宇静认真地记下建议,打算将文化体验细节也纳入视频设计之中。
不论是“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绚烂铁花在黑夜中绽放的那一瞬,抑或是“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在宰相粉清香可口的味道中慢慢绽开的一刻,名为“中华文化”的种子已然润物无声地播撒进了来自五湖四海青年们的心田。罗马尼亚华侨陈康乐深情地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我带来了很多震撼,每每在国外看到中华文化的商品和陈列,我的心中都会涌起无比的自豪与骄傲。”
齐聚共探产学研 多方合力绘新篇
“后浪”奔涌,“青力”而为,酷暑之时,突击队员们分别与顿岗镇、澄江镇政府及企业代表围绕产学研深入融合进行座谈交流。暨南大学国际学院与镇政府就“百千万工程”资源共享、人才服务等达成协议,突击队与企业对双方需求进行相互匹配,寻求最佳实践方案。
在顿岗镇强镇富村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交流中,夏旖高度肯定了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在“双百工作”以来的突出贡献。顿岗镇党委副书记朱伟提出将产业、地域、电商三者有机联动,打造可持续乡村振兴模式。镇党委副书记刘治文聚焦宝溪面、猕猴桃等农特产品发展瓶颈,就功能性产品生产等方面进行交流。宋京松提出了“科普+直播”助农长效化的实践路径,鼓励队员们将助农落到实处。
突击队与顿岗镇人民政府和企业代表交流座谈。黄泓鸣摄
突击队队员们与澄江镇人民政府代表交流座谈时,澄江镇党委副书记徐良洪对澄江镇的特色文旅产业和果蔬产业进行了介绍,希望推进产业升级。镇党委副书记徐明清鼓励团队将项目做实做成,提及政府将与学院开展深入合作。突击队负责人蒋文睿介绍了突击队的多学科和国际化优势和前期的实践成果及能力优势。此外,企业代表邓赞平和饶舒介绍了企业争取“地理标志”的基本情况,对企业需求进行了说明。
突击队与澄江镇人民政府领导与企业代表座谈交流。陈步青摄
涓滴汇流结硕果 步履不停绽芳华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突击队员们从纸面落到地面,从规划变成现实,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学术方面,突击队员们基于调研撰写的调研报告不仅获得了202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认定,也在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新文科竞赛中获得学校荣誉。宣传方面,实践团助农成果获得羊城晚报、始兴发布等官方媒体报道,发表视频10+条,累计浏览量15万+,极大地提升了突击队的影响力。助农实效上,突击队协助农户售卖农特产品超5000+元,设计产品包装20余件,走入10余家企业实地调研,为乡村振兴提供可行性建议。
突击队参与顿岗三华李采摘节,借助直播方式助力农产品销售。李汶柏摄
未来,突击队将持续以青春之力,在文化国际传播与科技助农的道路上奋勇前行。用创新的思维打造“科普+直播”助农模式,让助农不再需要跨越高山河流的阻碍,以专业的知识助力黄酒产业与传统文化融合,生产功能性食品,打破果蔬季节性壁垒,借专业融媒体团队,打造华侨和非遗主题国际文化传播视频,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我们坚信青年的脚步丈量土地,科技的温度滋养乡村,文化的火种点亮世界。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暨南青年将以实干担当书写属于新时代的世界青年答卷,让中国故事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倍顺网配资-倍顺网配资官网-配资大全-场外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